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中央蘇區的“紅埔”軍校

2025年05月13日08:28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中央蘇區的“紅埔”軍校

  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珍藏著一份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畢業証。這是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劉伯承,於1933年9月30日頒發給第五期機科學員曾榮的畢業証,系國家一級文物。這張畢業証,見証了中央蘇區“紅埔”軍校——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的創辦與發展,見証了黨領導紅軍推進人才強軍的重要嘗試與偉大開端。

  人才是推動軍隊發展的關鍵因素。蘇區時期,紅軍官兵的來源比較復雜,既有舊軍隊成員又有綠林武裝和農民。許多官兵都還未擺脫舊軍隊的習氣和農民階級的局限性,且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因此,加強紅軍干部培養,提高紅軍干部軍事、政治水平,成為黨和紅軍極其重要的任務。為此,黨先后領導創辦了各類紅軍教導隊、紅軍隨營學校等,以提高官兵的軍事水平。然而,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及紅軍隊伍的壯大,建立專業、正規的軍事學校以大規模地培養軍事、政治、文化高素質的紅軍干部顯得尤為重要。

  1931年8月,中共中央在給蘇區中央局並紅軍總前委的指示信中明確指示:“紅軍學校必須集中舉辦”“要融合各軍的長處來武裝新的干部”。為此,時任中共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中革軍委主席的毛澤東,專門找到紅八軍軍長何長工和紅三軍團參謀長兼軍團隨營學校校長鄧萍,商討籌辦紅軍學校事宜。1931年冬,中革軍委以當時有著較好紅軍干部教育經驗與資源的閩西彭楊軍事政治學校、紅一方面軍教導總隊和紅三軍團隨營學校為基礎,成立了紅軍學校。學校最初名為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32年夏,正式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紅軍學校的創辦為紅軍、地方武裝和各級黨政組織培養了大量優秀干部。

  紅軍學校的訓練方針是從實際出發,少而精,理論與實際並重。鑒於紅軍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軍事理論學習內容以簡單、實用為主,除介紹紅軍部隊組織、編制等基本情況外,還開設軍事歷史與戰例分析、步兵戰斗條例等課程,讓學員系統地學習軍事戰略、戰術等軍事知識,為他們在戰場上的指揮決策提供理論支持。紅軍學校還專門組織具有豐富作戰指揮經驗的教員,總結反“圍剿”作戰經驗,結合其他軍隊的先進經驗,編寫出獨具特色、符合紅軍實際的學習、訓練教材。

  戰場就是實際的大課堂。當年,紅軍學校既是培養紅軍干部的綜合性學校,又是紅軍的總預備隊,學員按照戰斗序列進行編隊,隨時都可上前線參加反“圍剿”戰斗。為此,紅軍學校特別注重將課堂教學與實戰演練相結合,學員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積極參與軍事演習、戰斗任務等實踐活動,在實際作戰中鍛煉和提高自己的戰斗能力和指揮水平。隻有校內考核及野外演習都合格的學員才予以畢業。

  (摘編自理論網 蘇春生/文)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